认识及保育鲎 十八丁生态保护多一项
(太平2日讯)为了进一步推动及宣传“认识、保育鲎”,《看见十八丁》工委这回在十八丁海上养鱼场,设立一个大看板,展出有关“鲎”的简介、受威胁及保护工作的资料,欢迎大家一起来了解及加入保育的行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看见十八丁》统筹庄白棋透露,去年2019年8月份,邀请了一名年轻生态研究学者关杰耀博士谈《“鲎”会有期─活化石的鲎》的研究与保育。

她坦言,经过关杰耀的讲解,才意识到十八丁红树林常见2种 “鲎“ ,即圆尾鲎和南方鲎。
她提到,十八丁生态旅游景点之一养渔场吸引游客,除了河豚,也有“鲎“,因此希望可以设计“ 鲎” 展览板,让游客进一步了解与认识及保护鲎。

她今日在展览板的推介礼上,感谢在地旅游业者林甘存经营游览船业的赞助,让展览板可以设立在养鱼场,推广生态保育。
庄白棋引述关杰耀博士到十八丁渔村进行了解后,发现当地渔民对鲎的认识和保育意识比较匮乏,一些村落也有食用鲎的习惯。
她希望游客到十八丁,走进养鱼场不只认识“鲎”, 并与身边人分享鲎的知识,大家一起来保护鲎。

她也呼吁渔夫,如不小心把鲎捕进渔网内,请让“ 鲎“回归大海,别随意抛在地上;民众见到海鲜餐馆卖鲎,可告诉老板请别再吃它及别当海鲜美食。
她补充,《看见十八丁》将和中国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订于8月14至16日,联合主办“第三届生态保育研讨会: 十八丁红树林多样性”,邀请国内外大学的生态教授到来分享十八丁多样性的动植物如红树林、萤火虫、蚶、渔场、鲎、鸟类等。
有兴趣的大自然爱好者、生态保育工作者、相关的教学老师和社区经营者可留意“ 看见十八丁”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lookportweld/

鲎(hou),是一种古老的海洋动物,目前发现最远古的鲎化石可追溯至四亿年前的奥陶纪,比恐龙出现的三叠纪更早,加上鲎的形态从四亿多年前演化至今并未出现巨大的变化,因此鲎也被称为海洋“活化石”。
世界现存的鲎仅有四种:三棘鲎、圆尾鲎、巨鲎(也称南方鲎)和美洲鲎。

展览板展出“鲎”的简介重要性、威胁和保护3个部分,欢迎游客及有兴趣者参观。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