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刹修复计划 不受政权更迭影响
(太平3日讯)太平大巴刹贩商欣闻修复大巴刹计划没因中央政权易手而搁置,也对工程将于今年8月招标的按部就班进行放下了心头大石,希望一切能如期及顺畅的进行。
太平大巴刹全盘修复计划耗资900万令吉,初步预料会在明年初分阶段动工,耗费2年完工,其中不夜天公市将是首个动工修复的建筑物,令小贩期待这一天快快到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太平百年大巴刹是我国第一座巴刹,但因年久失修,木制的结构有许多已腐损,不夜天公市更几乎成为了危险建筑物,修复已是刻不容缓。
在各方争取下,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祖莱达在去年终捎来佳音,批准了900万令吉作为大巴刹的修复用途,而考察及绘图工作也已完成。

今年初,中央政权因变天而落入国盟手中,一度令市民尤其贩商担心,修复大巴刹计划会否因此而生变或胎死腹中,随着部长上个月派下定心丸,表明大巴刹修复计划将按部就班继续落实,顿时让大家释怀。
昨日,行动党保阁亚三州议员廖泰义也就此课题,向太平市议会秘书卡马鲁查曼跟进计划进展,过后也向不夜天公市小贩代表讲解情况,让小贩们安心。
廖泰义透露,不夜天公市将是太平百年大巴刹修复计划中,率先进行动工的首个建筑物部分,市议会也会物色邻近空地充作临时公市地点,以安顿届时需要暂时迁出的小贩商们,以利工程的进行。
他补充,大巴刹修复计划的全盘工程,将于今年8月投入招标阶段,工程涉及2座百年巴刹建筑物,包括卖鱼巴刹、菜巴刹、水果巴刹、猪肉巴刹及牛羊肉巴刹,以及不夜天公市。

因此,他说这将会相当耗时,估计在招标阶段,也会耗时数个月至半年之久,才会正式动工。
他希望贩商们作好心理准备,以及预先的打算与安排,让届时搬迁至临时地点及修复工程可以顺畅的进行,把问题减至最低。

王诗荣(不夜天公市主任):
感谢政府继续落实推行修复大巴刹的计划,让大家安心,希望修复工作能尽快展开并完成,让小贩及顾客都能安心营业及享用美食。
大巴刹已拥有超过百年历史,许多部分都已腐蚀,所幸的是获得部长拨款修复,让大巴刹得保存下来。
由于不夜天公市已相当陈旧,如今市议会优先考虑修复该公市,为小贩商及顾客安全着想,小贩非常赞同,也会配合当局的计划按部就班进行。

郭荣和(水果贩):
大巴刹的柱子板块已严重腐蚀,木枋多次在大风雨中飞脱出来,数日前也发生一次,令贩商担心万一掉落击中路人或车子,后果不堪设想。
希望修复大巴刹的工程快点进行,让大家安心。
孙玉兰(鱼贩):
大巴刹已太久没有维修及提升水平,政府如今按照原订计划落实大巴刹修复计划,让小贩安心。
希望一切可以如期进行及做好。
周美云(鱼贩):
这是好消息,毕竟大巴刹基设很多都损坏了,安全架构令人担心,偶尔木板掉下来,幸好没击中人。
大巴刹有百多年历史,是一座古迹,赞成修复保留其建筑古式设计的计划。
苏先生(贩商):
修复大巴刹最大的目的是保存古迹,以及为了民众的安全考量,毕竟大巴刹已残旧失修几成危楼,修复是势在必行及宜尽快的计划。
对太平人而言,部长拨款修复大巴刹,肯定是喜讯。
李先生(贩商):
巴刹周遭的百叶木板长年失修过于陈旧,铁钉松脱只要用力一拉,即可脱下好几片,窃匪轻易便可潜入造案。
希望市议会能尽早将老巴刹修复,以便有更牢固的结构,使到窃匪无机可趁。

太平大巴刹是我国第一座大巴刹,它拥有2座大巴刹建筑物,位于市中心,占地1.13英亩,建于1880年,巴刹内共有222个摊档,分别售卖鲜鱼、蔬、水果、牛肉及熟食等。
已有139年的太平大巴刹,经历三番四次的拆迁风波,终于获得房屋及地方政府部拨款900万令吉维修及提升,摆脱被拆除及改为艺术坊的命运。
大巴刹曾于1890年,获得霹雳州苏丹宣布为拉律马登县的公共巴刹。
大巴刹建筑物其实是一分为二,中间是古打路,一边是售卖鲜鱼及蔬果,另一边则是售卖牛肉蔬菜,以及熟食中心不夜天公市。
大巴刹近10余年来,一直面对当局有意把大巴刹改为艺术坊的困扰,而引起政党、小贩商公会及贩商的反对,但当局一意孤行,甚至已在都拜区规划了一片地段兴建新巴刹,以安置大巴刹内的各类贩商,一度引起争议不断。
幸去年12月,太平市议会终于通过决定取消搬迁大巴刹的计划,并向房政部申请拨款维修大巴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