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族就读华小系列:第2篇 巫裔生最多成江沙特色 启智华小 没受特别关照
报导/摄影:梁展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霹州江沙启智华小,是国内“非华裔学生多过华裔生”的微型华校之一,全校41名学生当中,华裔5人、巫裔32人与印裔4人。
(视频:梁展维)
启智华小位于江沙市约15公里远的郊区──加地(Kati),目前拥有11名包括校长及副校长的教职员。
启智华小董事长梁育健说,该校因为巫裔学生比华裔多,成为江沙华小的“特色”。
他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儘管如此,这所政府资助学校(半津贴)未获优待,教育局仍是一视同仁。
“启智华小没有比一般华小得到更多的拨款或师资,也未遭受特别关注,就跟平常一样。”
梁育健指出,他约6年前担任启智华小董事长时,校裡的巫裔学生已经超越华裔生。
(视频:梁展维)
“我不觉得奇怪,反而高兴友族家长的开明,送孩子到校接受中文教育。”
“巫裔家长送孩子到校的原因,主要是靠近他们住家,第二就是要让孩子掌握中文优势,日后更能在社会立足。
启智华小于1931年代创校,第一任校长为吴秋立,创校初期不在现今校址,而是位于目前加地三岔路正对面的店铺,当时只有区区数名学生。
随着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学校搬迁到现今校址旁的木板屋。学校董事部过后向政府申请到毗邻一块校地,即目前的校址。
二战后学校復办,1950年代是启智华小鼎盛时期,学生200多人。后来附近开闢利民加地新村,加地启智华小学生随之骤减至60余人。
加地启智华小学生分布
一年级:7(巫裔)
二年级:4(巫裔)、2(华裔)
三年级:8(巫裔)、1(华裔)
四年级:2(印裔)、6(巫裔)、1(华裔)
五年级:4(巫裔)、1(印裔)
六年级:1(华裔)、1(印裔)、3(巫裔)
蓝丽珠:见证华裔居民 流失
缅甸籍华侨蓝丽珠(32岁)在加地生活超过10年,见证华裔居民的流失,并非家长不要把孩子送去加地启智华小就读,而是华裔子弟所剩无几。
“我算是这裡最年轻的华裔居民,其他华裔很少有就读华小岁数的孩子。倘若当地华裔居民有7岁到12岁的孩子,相信是很乐意送孩子到启智小学就读。”
蓝丽珠与卢姓丈夫在雪州沙登一间酒楼工作相识到结婚,并于2021年返回利民加也生活。
为了生活,蓝丽珠每天都到加地长城饭店开店,从事饮食生意,3个孩子卢国民(11岁)、卢家祺(9岁)及卢家慧(8岁)则送往启智华小求学,在全校5名华裔生中,占据3个名额,贡献良多。
蓝丽珠认为,启智小学教师都有耐性教导学生,这是她放心让孩子在这裡求学的原因。
“凡事都两看,虽然启智华小巫裔学生居多,但也因此让我孩子的马来语,讲得比其他同龄孩子要好。”
2主因 巫裔家长捨近求远
加地村民指出,过去10年来,巫裔学生在启智华小的人数,已经超过其他族群学生。
根据报导,儘管启智华小距离一所国小只有1公里之遥,但在校门外的学生家长受访时,都提到他们捨近求远,把孩子送到这所华小就读,主要有两个主因,即学习其他文化及掌握多一个语言优势。
巫裔学生家长努菲特里指出,他决定将第二个孩子努花莉查(7岁)送到启智华小就读,希望女儿学习如何与其他族群的孩子沟通。
“我希望女儿学习大马其他种族的文化。此外,在我国学习第三种语言也很重要,其他送父母来这裡的父母也告诉我,指启智华小的教育质量很好。”
另一位家长鲁斯兰西丁说,将7岁女儿努艾莉雅送入华小就读,根本不是问题。
“我想要的就是让她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并掌握华文与华语,这将是未来的财富。在大马学习更多语言,将更具优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