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行业仍有得做 老匠人守着 一帘幽梦
独家报导/摄影:赵诗绮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怡保3日讯)位于怡保旧街场锡米巷“硕果仅存”的百年竹帘老店,虽已步入夕阳行业及受到经济低迷影响,但至今仍有不少来自国内外喜于传统竹帘或木帘作为家中装饰的各族人士订製,令老店生意重燃。
怡保旧街场近年也因二奶巷景点而让该区成了怡保着名旅游区,除了本地游客,也吸引来自国外游客慕名而来,有者更被该区的旧式建筑物与古蹟和传统手工艺所吸引,为该区製造商机。
(本报赵诗琦摄)

83岁的百年竹帘老店刘开记店主刘志华已是第3代传人,从小在店内协助父亲编织竹帘及木帘,在耳濡目染下,也继承父亲的技艺及事业。
目前,老当益壮的刘志华每天仍到店裡工作,除了在行动管制令期间受到影响无法开工外,如今復工后,他一如即往到店裡工作及接受顾客的订单。
刘志华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手裡忙着编织竹帘,只见他专注的整理需编织竹帘的尼龙绳,随着便有条理地把一片片竹片织成竹廉。

他说,製竹帘与木帘虽是没落行业,生意额也大不如前,但生意仍有得做,主要是目前仍有人喜爱传统的竹帘或木帘,以为家遮阳挡晒,尤其是一些新的建筑物或一些新屋入伙,他们也会考虑使用传统的竹帘。
他说,早前以马来顾客较多,但目前各族皆有,华人则以订制作为公司遮阳用途较多,除了本地顾客,偶尔也会有一些路过的外国游客订购。
他说,在经济低迷,加上物价高涨,连来自金马崙的竹片也因土着逐渐减少从事此行业而难于寻购,在物以稀为贵下,变得水涨船高,故此目前的竹帘价格也由2年前的每平方呎约令吉7上涨至9令吉50仙不等。
他说,在復苏行动管制令下各行业復业后,生意额虽比管制令前回温50%,所接的订单还可应付得来,由于仅靠自己一个人作业,若有较多的订单,顾客只能轮候等待。

他说,其所制的竹帘一般都是由顾客下的订单才编制,并没有现成,主要是需依照顾客安置竹帘或木帘的呎吋所编製,一般竹帘及木帘的呎吋介于5、6呎至10呎之间,编制一个竹帘需要4至5天的时间,视大小而定。
竹帘达人刘志华个子瘦小,虽面对每天默默守在店内,编制来自各地顾客订制的竹帘与木帘,永不言休。
他说,编制竹帘与木帘并不容易,多工且耗时,更需多一份耐心才能完成。
他说,编製竹帘需採用尼龙绳而木帘则用铁线编制;在编製前先需筛选竹片或木片的长度、再准备“卷绳”、剪割铁线等以便进行编製、上漆、吊帘风乾等,才大功告成。

他说,除了编织新的吊帘,有时也为旧顾客修补一些遭风雨破坏的木帘。
刘志华说,本身单身没有孩子,手艺也无法传承,再说至今年轻人也不愿从事此行业,编织竹帘或木帘的工作,他唯有尽自己所能编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